先从圆圆的泡利开始
泡利师承慕尼黑的索末菲,和海森堡是同门师兄弟。比小海大两个年级,
基本属性:
表:圆圆的娃娃脸,胖乎乎的 身材,貌似可掐可捏好欺负。
里:毒舌之神。
外号:上帝之鞭(意思就是说,他毒舌起 来和上帝的鞭子一样毫不留情)
附加技能:泡利效应
先放一张圆泡利的图
毒舌事例1:
泡利跟路人甲(对不起不记得他名字了) 去一起听路人乙(也不记得名字了)的讲座,讲完后,他跟路人乙讲:这是我有生 以来听到过的最烂的演讲。 路人甲偷笑,然后泡利转向路人甲:我没有算上上次你在苏黎世的那次演讲。
毒舌事例2:
爱因斯坦某次做演讲,讲完后泡利站起来:看来爱因斯坦有时候也不 是那么愚蠢。
毒舌事例3:
其实最惨的是泡利身边的那些 人,小海拿到诺贝尔奖以后跟记者说:泡 利不知道骂过我多少次:你是个彻头彻尾 的蠢驴。说实话,那对我很有好处。
泡利的某学生回忆: 他经常说我的作业:连可证伪性都没有(Not even wrong.)。
然而泡利的眼神极为敏锐,往往一眼就能看出新理论的对错,每次都批的恰到好处 ,所以大家其实还是很欢迎这种毒舌的。 而像小海这种已经习惯了的人,他已经能够做到在被泡利骂的狗血淋头的时候依然 坚持不懈的继续讲下去,引发无数围观群众的感慨。
泡利效应:
话说理论物理学家的实验水平之烂是公认的,像实验课不及格这种小事简直是司空见惯,而where is yang,where is bang( 哪里有杨振宁,哪里就有爆炸)之类的传说也早已流传多年。海森堡也似乎天生患有“显微镜恐惧症”,以至于博士答辩差点没过,提到显微镜的理想实验八成都有问题。
然而泡利大神一枝独秀,泡利效应之名让当时所有的实验家退避三舍。
泡利效应其实就是:只要泡利在场,无论正常条件下运行的多么好的仪器,都会出现故障,而且越精密的仪器故障率越高。 而且泡利好奇心极强,看到什么新鲜玩意都想摸一摸,很快,沃尔夫冈·泡利的大名就上了各大实验室的黑名单。
他也因此有了个鼎鼎大名绰号:实验装置破坏者
考虑到和他一起做实验的海森堡最后实验课成绩不及格,对于泡利的顺利过关,我只能理解为实验教授维恩想尽快把泡利这个瘟神送走 ,以免他最终炸掉实验室, 实验理论的双料强人费米在洛斯阿拉莫斯做实验的时候,如有问题要请教泡利,此人是断断不敢开门的,只能隔着门问问题 。(费米:你要知道那些全都是核原料啊 ,一旦爆炸我们全都没命了!)
据说泡利曾经不信邪的去过一个天文台, 估计是觉得天文台里没什么不安全的,结果刚进门,走了两步,嘭,一块大铁板砸 了下来。泡利迅速逃跑。
某次一个实验室的仪器突然出了问题,大伙儿纷纷开玩笑说今天泡利没来这儿啊。几天过后泡利来了,大家谈及此事,泡利说 :哦,好像你们说的那一天的那个时候, 我坐的火车正好在这个站停了几分钟。
不过泡海也是同样萌萌的,一边看一边脑补懒虫师兄和勤快师弟的幸福生活。
泡利有一次要去一个地方,但是不知道路 ,他的同事给他讲了老半天,最后画了张地图给他,第二天,那个同事问他找到那地方没有,泡利的毒舌功力再次发作:在 不讨论物理问题的情况下,你的脑子应该 说是清楚的。
我估计那个可怜的同事一定 默默的泪流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