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   学校首页      信息门户
活动采撷——不忘初心,携手前进,观史促今之行
不忘初心,携手前进,观史促今之行
活动采撷  2019-12-18 14:18

                ——记2019农工党长安大学支部主题考察活动

    今年,各民主党派积极开展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随着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落下帷幕,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也成为了当前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又掀起一场“学习热潮、评论热潮、践行热潮”。12月14日,我校农工党支部为了将学习活动落到实处,组织党员参观三门峡大坝和大营周恩来视察纪念馆,学习三门峡大坝以及早期大营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设历史。








参观“万里黄河第一坝”


    上午,党支部一行冒着严寒,首先来到三门峡大坝,库区松柏成片,绿水滔滔,壮观的大坝以及体量巨大的配套设施让大家赞叹不已,对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建设者如何建设如此高度机械化施工的大型水利工程心生好奇,随着坝区文字的介绍,当年的工程画卷一一打开。50年代,新中国正处于建国初期,为了彻底根绝黄河水患,几十万水利精兵齐聚三门峡,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这座新中国水利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大坝,也是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工程于1957年4月开工,1961年建成,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坝,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主、副坝总长为857.2米。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宽26.3米,可安装8台发电机组,现有7台机组,发电量41万千瓦,为低水头径流发电。大坝的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使两岸人民从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在建设者的回忆中,建设三门峡大坝中除了艰难的施工环境,但更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工地条件简陋,工人也没有过多的要求,有地方睡觉,有地方吃饭就行。当时工地上流传这样一句话,‘献了爱情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有这样的奉献精神,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什么样的工程不能成功?

    参观完大坝,支部党员们于下午到达三门峡市大营周恩来视察纪念馆。1956年到1957年,大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认真学习先进的棉花管理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由25.5公斤/亩增加到45公斤/亩,跻身于全国农业先进单位行列,成为河南省农业战线的“八面红旗”之一。1958年4月24日,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视察大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周总理的带头倡议参加的几十名省部级领导徒步3个多小时进行视察,没有让大营村花一分钱,甚至没有喝大营村一口水、没有吃大营村一口饭。周总理平易近人、一丝不苟、清正廉明的作风在大营村人民心中留下了永远闪光的印象。视察之后,周总理还曾多次询问大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支持和鼓励大营村的发展。在1972年全国棉花会议上,周总理又提到了大营村。那时候,大营村棉花由于黄枯萎病的危害,产量受到影响。在周总理的关注下,经上级科研部门科技帮持,经过3年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112”和“416”两种棉花抗病新品种。史事历历,历久弥新,周总理挂念大营村的故事已经成了大营村的一份宝贵财富,1977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视察大营19周年之际,为了留下这份珍贵的记忆,村民群众捐资并自己动手兴建周总理视察纪念馆。同年9月竣工并对外开放。





在大营周恩来视察纪念馆前合影

    老一辈建设者舍小家顾大家的忘我情怀,领导者清正廉明、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操,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正是不忘初心的鲜明体现。在回程路上,两旁的天鹅湖水波荡漾,成群的天鹅翩翩起舞,如此美好的家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维护。党员们兴致勃勃地展开讨论,表示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要将学习教育激发的正能量转化为履行参政党职能、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坚守职业、坚守信念,坚守一份责任和一份不忘的初心。

  

 

 

                                                               农工党长安大学支部供稿






 

 

                                                               

版权所有©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长安大学北校区 邮编:710018 电话:029-61105141 工作邮箱:tongzhan@chd.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