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布2022年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评选结果,我校多名校友荣获“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称号。
“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是交通运输部对交通运输行业从事科学研究及其他专业技术工作、在本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授予的称号。评选工作由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会同国家铁路局人事司、中国民用航空局人事科教司、国家邮政局人事司组织实施,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名额不超过150名。
李正中,男,1984年生,河南淅川人,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博士在读。
现任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安全应急研究中心主任,受聘为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天津市安全生产专家、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应急管理局专业技术专家、天津市科技局专家等。
李正中长期从事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应急研究咨询工作。先后主持或联合主持完成天津市交通运输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0余项,联合主持河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编制完成地方标准5项、团体标准3项,撰写完成天津市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调研报告5项,起草完成天津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应急领域政策及制度文件30余部;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住建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全国市政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
张艳聪,男,1985年生,河南鲁山人,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博士在读。
现任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公路工程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兼任世界交通运输大会GL0202委员会委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智慧高速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艳聪长期从事路面结构材料的安全评价及耐久性保障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3件、软件著作权5项;主/参编行业标准3部、地方标准2部。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入选“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
施磊,男,1982年生,辽宁丹东人。2006年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2015年12月获工程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辽宁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建设养护部路况组负责人,正高级工程师。
施磊长期从事公路养护科学决策研究与应用工作,打造了一整套以路况检测为基础、现场审核为保障、信息系统为辅助的养护科学决策评价体系,发挥路网技术状况检测评价成果的使用效益,探索本省经济、适用、长效的公路养护方案。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省部科研项目8项、地方标准1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胡升,男,1981年生,安徽利辛人。2010年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现任安徽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水下技术中心经理、安徽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机关第二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安徽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家、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安全生产专家、安徽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学科带头人。
胡升长期从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和水下工程健康诊治技术研究等,其主持开展的相关创新科技研究项目已相继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安徽省国资委、安徽省科技厅联合印发2021年安徽省属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清单“尖30”攻关项目、安徽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重点科技项目,负责主编水下工程健康诊治关键核心技术相关的安徽省地方标6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获安徽省交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安徽省公路学会优秀工程师、安徽省交通建设十佳检测工程师、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郝孟辉,男,2012年博士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6年12月,在长安大学与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博士后出站。
现任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养护设计研究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郝孟辉主要从事公路养护设计、科研、咨询工作,在公路沥青路面材料开发、路面养护新技术、路面养护设计等方向取得了大量技术成果,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河南省交通科技项目4项、河北省交通科技项目1项,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壹等级1项、省级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奖壹等级多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1项、地方标准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9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胡贵华,男,1982年生,湖南新田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2015年博士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
现任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监督二科科长,兼任湖南省公路学会质量监督和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湖南省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胡贵华长期从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主持省级科研课题6项,主持编制地方标准1项,参与编制地方标准2项,主持编写规范性文件3份;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3篇,CSCD期刊3篇,中文核心期刊7篇。获第四届“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第十届“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第一届“湖南省公路学会十佳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称号。
张鑫敏,男,1982年生,江西九江人。2004年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09年硕士毕业于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桥梁工程专业;2019年被长安大学聘为校外兼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广东虎门大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张鑫敏主要负责工程质量、技术、科研等工作。参与了博深高速、江罗高速、虎门二桥项目建设及虎门大桥涡振处置和养护维修工作,先后参与十余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在桥梁建设与养护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参与编制著作2本,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奖项10项,其中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两项,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李胜,女,1983年生,江苏镇江人。2006年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桥梁工程)专业;2009年硕士毕业于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现任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副主任,四川省钢管混凝土桥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合桥面板首席研究员。
李胜长期从事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技术开发。在钢-混组合桥面板和复合强劲桥面铺装结构、材料、工艺及应用成套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省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3项,省级工法7项、授权专利二十余项,参与制订四川省地方规范7部、行业团体规范2部。同时,进一步将科研与教学融合,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及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工作以来,相继获得了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青年科技奖、温江工匠等荣誉称号。
马宗源,男,1980年生,新疆阿勒泰人。2003年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2006年硕士毕业于长安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11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力学专业。
曾就职于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任副所长),现任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道路检监测养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教师。
马宗源长期从事岩土力学及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土动力学理论分析方法及岩土材料强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学术组织任职及获奖情况主要有: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USA)访问学者,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会员,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会员,2020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结构性黄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排名第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2篇、EI论文11篇,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
李晓娟,女,1981年生,陕西咸阳人。2008年硕士毕业于长安大学材料学专业;2012年博士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
现任西安公路研究院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中心科研部副部长,正高级工程师。2022年获评“第一届陕西省公路学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李晓娟还是陕西省首席科普专家、陕西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陕西省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专注于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废旧轮胎橡粉再生利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战略规划等政策支持性研究。多次带领团队解决技术难题并开展相关科技研发与攻关。主持参与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且大部分科研成果在实体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编制地标10部,授权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十余项。
包得祥,男,1985年生,甘肃永登人。2010年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工程管理专业;2013年硕士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2020年博士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
现任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新城开集团技术创新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
包得祥长期从事公路路基与路面工程试验检测、科研、设计及咨询工作。先后围绕工程项目建设重点难点从新型建筑材料、公路养护技术、路面耐久性、路基病害处治技术、低碳节能技术等方向开展创新与研究,成功解决了多个工程技术问题,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先后承担和参与地厅级以上科技项目10项,主持和参与编制行业及地方标准8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获授权专利及工法15项,获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获甘肃省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入选甘肃省科技厅专家库。
马旭,男,1987年生,青海民和人。2010年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长安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硕士在读。
现任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一级专员,高级工程师。
马旭长期从事交通系统科研、设计、管理工作,在担任青海省首条八车道扎倒高速项目主要负责人期间,项目共获得国家级专利30余项,获得省厅级标杆工程17项,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引导工程质量全面提升。先后依托建设项目总结预制装配式挡土墙、涵洞设计、施工技术等4项成套地方标准;主管的一个项目荣获青海省“江河源杯”;发表论文10余篇;取得实用型专利2项;完成省部级工法1项;参与了多个科研课题,并且在同类建设项目中广泛使用,为青海省公路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入选2021—2022年度青海省“昆仑英才”中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王少飞,男,1983年生,陕西富平人。2005年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自动化专业;2008年硕士毕业于长安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
现任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交通与智慧城市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主持工作)、自动驾驶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重庆)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王少飞长期从事智能交通系统科研、设计、咨询和标准规范编制工作。在山地城市道路交通协同管控、山区公路隧道智能交通管控、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技术方向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参与编制5部行业标准、1部团体标准、8部地方标准,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2022年4月,作为负责人的“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智能交通科研团队”获重庆市总工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的“重庆市工人先锋号”荣誉。
纪小平,男,1982年生,浙江温州人。2005年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08年硕士毕业于长安大学材料学专业;2011年博士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
现任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工程系副主任兼第一党支部书记,教授、博导。
纪小平从事道路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与面上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金等项目20余项,重点开展沥青路面多尺度延寿、工业固废在道路工程中高品质再生利用、路面服役状态智能感知与损伤自愈的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2篇为ESI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相关成果纳入2部中国公路学会团体标准和2部省级地方标准;指导研究生参加“互联网+”竞赛并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奖励4项;获省级、一级学会和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何锐,男,1984年生,湖北襄阳人。2007年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2010年硕士毕业于长安大学材料学专业;2013年博士年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现任职于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科研一线,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锐依托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世界一流学科,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交通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持续开展交通铺面材料领域的探索与创新,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省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4项以及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共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并实现转化1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荣誉。同时,积极探索科研反哺教学与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通过“大国重器”典型工程案例教学,将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先后建设了陕西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1项和研究生在线开放课程1门,获长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韩丽丽,女,1982年生,甘肃张掖人,中共党员,陕西省高校第二批青年杰出人才。2017年博士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
现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与铁道工程学院副教授、道桥施工教研室主任,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应用技术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中国公路学会会员、陕西省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省部级研究课题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EI检索6篇,核心期刊6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5次,授权专利6项,2022年5月获陕西省公路学会青年科技奖。荣获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郝盛,男,1982年生,河北清河人。2004年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7年硕士毕业于长安大学车辆工程专业;长安大学交通与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博士在读。
现任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处(数据中心)党支部书记、处长,网络与数据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兼任国道网(北京)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郝盛长期从事交通工程与信息化工作,曾主持参与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试点、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升级改造、全国公路网运行监测管理与服务平台等工程项目;主要参与国家道路安全科技行动计划《道路交通安全智能化管控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研究项目《无人驾驶车辆智能化行为综合测试环境设计与测评体系研究》、工信部《车联网先导应用环境构建及场景测试验证平台建设》、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基于手机信令的路网运行监测与出行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承担《公路出行信息服务技术规范》《智慧服务区运营规范》《道路安全行车智能引导系统》等标准制修订;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中央网信办“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交通运输部“行业十佳政务微信”“行业优秀政务微信”等荣誉称号7项;曾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核心期刊2篇,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或参编中国路网丛书《公路出行服务概论》《道路运输装备质量安全管理》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