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央视《开学第一课》丨我校校友徐柏青解锁青藏科考故事!

9月1日CCTV-1《开学第一课》播出我校校友徐柏青作为主讲人之一为大家揭秘青藏科考故事

2022年5月4日,遥远而神秘的“世界屋脊”传来捷报:13名科考队员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巅峰使命”——填补珠峰海拔8000米以上研究空白,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我校校友徐柏青作为冰雪样品采集的负责人,参加了本次科考活动在海拔8830米架设了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首次用高精度雷达测量珠峰顶部冰雪厚度,首次采集珠峰不同海拔高度到峰顶的冰雪样品首次完成珠峰东绒布冰川全面高分辨率“体检”……这一次,中国在地球之巅创下多项科学考察研究新纪录这群科学家默默地行走在青藏高原上充当着“时光侦探”。


人物简介

徐柏青,男,19691月生,博士,研究员,安徽人,1992年毕业于原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地质矿产勘查(地矿勘查88113班)专业、1995年月毕业于原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岩石地球化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慕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站长。

研究方向

徐柏青主要从事青藏高原雪冰-大气化学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率先对中低纬度极高海拔冰芯包裹气体进行提取分析,并利用自行设计的仪器首次获得2000年来中低纬度大气甲烷记录;2000年来,在青藏高原冰芯中开展碳质气溶胶的提取分析,研究近百年来燃烧排放对大气质量、热辐射平衡及雪冰下垫面的影响;利用冰芯、湖芯及现代植被有机分子同位素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及区域水循环机制。2000年来承担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等数项,在国内外SCI学术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合作专著1部,设计仪器10 余套(件),获得专利4项。2005年被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授予“第五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

相关成就

199910~200001月 法国国家科学中心格莱诺布尔冰川与环境地球物理实验室访问学者;

200001~200311月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312~200607月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项目研究员;

200511~200601月 德国马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604~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与过程实验室副主任;

200608~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资助额度200万元。

延伸阅读

解开气候环境变化的关键密码 

从冰川顶部自上而下打钻得到的圆柱状冰样,叫做冰芯。它们是冰川研究者的“宝贝疙瘩”。冰川顶部的积累区,越往下冰层形成的年代越久远。一层一层就像树的年轮一样,可以把地球环境变化信息记录下来。“冰芯是研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的密码。”作为这次冰雪样品采集的负责人,徐柏青有着20多年丰富的打冰芯经验,但每次面临新的任务,他还是高度小心谨慎。科考队登顶小组在珠峰峰顶采集的冰雪样品、在海拔7028米采集的冰雪样品和在6500米采集的冰雪样品,成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冰芯库和冰雪库新的镇库之宝。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科院院士姚檀栋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邬光剑等在拉萨冰芯库测量分析峰顶样品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认识它、研究它、保护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在做的事。尽管新时代的青藏科考有一系列新科技装备加持,但高原反应、极端的野外环境、种种危险等客观困难是必须靠人来克服的,而进入冰川、湖泊、森林开展考察工作,人力始终是不可替代的。


科考队员正在攀登珠峰


科考队员在珠峰东绒布冰川

“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这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科考队员的嘱托。


这也是新时代青藏科考人的科学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