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致敬“大先生”丨彭树德:用足迹书写爱党许国的筑路诗篇

“西北西南创造多,

  先生足迹遍山河。

  何年全国成周道,

    处处人吟大路歌。”


——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田汉

写于1948年秋


田汉诗中的“先生”是我校著名道路专家、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创始人彭树德教授。追溯彭树德的人生之路,这是一首爱党许国的筑路诗篇,诗篇中饱含着一位道路专家对党的满腔热忱和对交通事业的忘我奉献。

田汉赠诗彭树德教授


1909年11月,彭树德出生于安徽芜湖,父亲在他4岁时北上北京,到当时的北洋政府国务院任职,生母在彭树德出生五个月后就去世了,彭树德幼年时随祖母和继母在芜湖生活。1919年转学至北京上学后,父亲的言传身教对彭树德影响很大。此外,他当时就读的北师大附小(附中)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是非常好的学校。老师对学生,不仅是学业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培育和熏陶。重视科学研究与实验、实践出真知,这些特质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形成的,这些因素塑造了彭树德积极要求进步的思想品格,并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彭树德中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27年9月,他通过选拔考试进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就读,一年半后,转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学院铁路道路系继续学业。1930年9月,钱学森成为彭树德的学弟,同样就读于铁路工程专业的二人还是关系亲密的室友,此后多年,他们都保持着联络并有书信往来。

1931年毕业后至1949年,彭树德先后在甘肃、山东、河南、湖南、广西、贵州、湖北、四川、陕西、江苏等省(区)从事铁路及公路建设工作。1949年5月,彭树德在浙江省交通厅任工程科长,主要工作是抢修当时损毁的公路交通设施,建立已通车公路的养护机构,并筹划分期修复在抗战期间被严重破坏的线路。

彭树德(右二)在陕西商洛地区调研

20世纪50年代初,浙江的公路桥梁多为石台木面桥,寿命只有3至5年,如何延长木桥寿命是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用防腐剂处理木材,虽可延长寿命,但成本高昂,且不易大面积推广。彭树德在以往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木梁石灰三合土面桥的建议,在大梁上密铺小圆木,上加一层15厘米厚的石灰三合土作为桥面。由于石灰在各地均有出产,方便就地取材,采用圆木代替板料又可节省锯工,总造价可大幅节约;三合土与路面弹性相近,不易产生跳动,保证了行车的舒适性;最重要的,木材因有三合土覆盖而能经常保持干燥,使用寿命较原有木面可延长一倍以上,相当于造价降低了大半。此项技术当时在全省推广应用,按当时估价节约经费达数百万元。


为尽快肃清反动派残余势力,多快好省修筑公路,彭树德在调任华东支前公路浙江指挥所副主任后,不顾残匪猖獗,只身带领少数技术骨干对蓬岭线进行仔细勘察,随后对原有选线方案提出修正计划。实测结果显示,新路线较之前缩短3.5公里,节约土石10余万方,按当时估价节约经费50余万元。在督导水吉至建瓯65公里新建公路施工时,彭树德为缩短线路、节约资金,曾在水吉丈山精心设计了一座跨径6米、高8米的“螺旋桥”(把线路从桥下回旋至桥上),令大家赞叹不已。当年的《华东交通》还刊发了文稿及照片对这一创新之举进行介绍推广。

彭树德(左)在商洛地区交通局局长陪同下查看当地山区公路建设情况


1952年,金丽线由于水毁需尽快修复,原定方案要2个月才能修通。彭树德到工地勘察后提出修正方案,吃住在工地,一连待了十多天,手把手指导帮建,最后该线路仅用25天就修复通车。


宁德地势险峻、山道崎岖,高岭和深谷造就了“登天入渊,上下循环”的羊肠鸟道,陆路交通极为不便。1954年,国家建设进入“一五”计划的第二个年头,国内公路建设已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标准,原有的勘定线路已不适应修建干道公路标准的要求。这一年,福州经连江至罗源100公里路段已测设完成并陆续开始施工。通往宁德路段的是连接罗源测设到福鼎分水关的公路,由当时的交通部公路总局设计局第三分局承担测设修建任务。时任该局道路科长的彭树德率工程师组成勘查组,采取多跑、多看、多比较的方法对全段线路走向和主要控制点进行勘定,具体施工过程中,彭树德三次对福鼎南线提出改测的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改线后线形舒展,行车时速与安全性大大提高,在提前完成工期的同时还为国家节约经费25万元。测设验收时,该线路得到了公路总局设计局领导和苏联专家的一致好评。1956年元旦,宁德历史上第一条公路——福分公路宁德段正式剪彩通车。汽车所到之处,彩旗招展,闽北小城呈现一派喜庆的热烈氛围。


因为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不久后彭树德担任了交通部公路总局设计局第三分局总工程师。期间,他负责对各路线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把关,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国家和施工单位节省了大量工程费用,本人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


彭树德是一个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高级知识分子。青少年时代,他饱尝国耻,并深受爱国主义教育。抗战后期,彭树德对共产党的好感与日俱增。“真正抗战的是共产党,每个人都很艰苦朴素、敢于斗争;而国民党则是挂羊头卖狗肉、贪污腐化盛行。我无比痛恨列强的欺侮和内政的腐败,立志救国,绝不做亡国奴。”他深受中共地下党员的鼓励帮助和影响,一心向党,对共产党怀有真挚的感情,1949年以后,他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1949年的一张《职员登记表》上,彭树德在“个人未来事业计划”一栏写下了这样的愿望:“从事交通建设事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建设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了,他报效祖国的热情更加高涨,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伟大的党的革命事业”。


1951年,在浙江省交通厅全体党员大会上,彭树德作为“浙江公路的技术骨干”在发言时表态:“要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入党。”好事多磨,1957年12月,已在交通部公路总局设计局任职的彭树德终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表示:“我是一个年将半百的科技知识分子,经历过曲折的人生道路,现在终于走上这条光明大道,决不会辜负党的培养及人民的关怀和信任。”


1961年,彭树德辗转来到西安公路学院(长安大学前身之一)任教。到西安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标准更高了。“我认为不论何时都应牢记党的教诲,努力做一个正直、廉洁、忠心为国家为人民做好本职工作的公民。”

西安公路学院建校初期教师合影,前排右一为彭树德


1962年3月,周总理在广州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强调知识分子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科学和科学家的作用。周总理的讲话点亮了彭树德的眼睛,他决定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当年6月,53岁的彭树德不顾体弱多病,主动提出赴福建6621部队支前工作。近半年时间里,他吃苦很多、受罪不少,仍然待所有任务圆满完成后才离闽返陕。



在公路系任教期间,彭树德主讲《公路勘测设计》《道路选线》《道路养护》等专业课程,课堂上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工作之余热心指导帮带年轻教师。但彭树德最喜欢的还是指导毕业班的野外实习,这样他就能将自己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应用于具体的野外实践中。在《勘测生产实践》的室外大课堂上,他坚决做到言传与身教并重,由于讲解生动、耐心细致,又能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检验书本所学,因此获得学生一致好评,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1990年底,彭树德和青年教师合影

此外,彭树德还多次主动参与山区公路选线的实地勘察,他提出的“平原区选线方向是主导,山区选线水平控制纵坡”这一经验性总结在野外实践课中被广泛应用。


彭树德(左二)在北京至承德旅游公路(承德段)选线现场


1979年3月,彭树德担任学校图书馆负责人,为更好地满足师生阅读的热情和需求,他着手整顿工作作风,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严格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职尽责;为方便师生借阅查找图书,他带领大家一起整理库藏书籍近40万册,严格做到书卡一致;每周除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闭馆外,图书馆其余时间早8时至晚22时全时开放,延长师生的借阅时间。

左起:丁肇曾、何福照、刘良湛、彭树德、陈士珍


彭树德精通英语,翻译水平较高。除此之外,他还通晓俄语、日语、德语等多个语种。由他作为骨干参与编写的《日汉道路工程词典》《英汉汽车技术词典》,分别获得陕西省高教局科技成果一、二等奖。1979年初,受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委托,由彭树德等三人汇总审核的《英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其修订补充文件汇编》定稿,全文约14万字,当年底由《国外公路》作为专集出版发行。

1988年,彭树德(左)、张树昇和裴玉龙(学校85级硕士研究生,现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合影

此外,彭树德还注重学习世界交通科技领域的前沿知识。1979年6月,美籍华裔交通工程专家张秋来学校讲学。作为辅助,彭树德以《介绍美国环形交叉口》为题做了一场专题报告,两者相得益彰,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1987年退休后,彭树德坚持“退而不休”,继续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发挥自己通晓多门外语的优势,先后参加译校外文著作约80万字,向国内交通领域介绍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其译文散见《陕西公路》等期刊。1988-1990年间,他分别译校出版了100万字和60万字的《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几何设计》《高速公路管理》两本书目。


1988年,彭树德(左一)作为评委参加硕士学位答辩会


晚年的彭树德,心中一直有个梦想:他想按二级公路的标准规划西安至安康更为便捷的公路选线方案。其中,西安营盘段穿越秦岭石砭峪的选线方案是全局的核心技术难点。在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陕西地区能按二级公路标准建成穿越秦岭的公路,的确是个梦想。1987年起,彭树德先后多次带领学生和年轻教师赴秦岭勘察选线,后来,他向陕西省公路主管部门递交了西康公路穿越秦岭的建设性方案。


2000年8月,西康铁路建成通车,这直接促成了后来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及西康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遗憾的是,彭树德没能亲眼目睹西康铁路和日后西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欣慰的是,多年以前,彭树德的选线方案就印证了后来的西康铁路和西康高速跨越秦岭选线时的具体控制点。


1987年,彭树德(右)与裴玉龙在哈尔滨合影


2000年2月,彭树德病重,他提出将自己的身体器官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向党组织缴纳最后一次党费。


在此之前的1999年12月,彭树德90寿辰之际,交通部原副部长王展意特意录写了田汉早年给彭树德的赠诗作为贺礼相送。而今,田汉先生所期盼的“全国成周道”已基本实现。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总里程超4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2/3以上;公路通车总里程约528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近17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今日中国,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综合交通网已突破600万公里。

朴实无华的4句话、28个字既是彭树德一生辛劳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毕生追求的崇高目标,更是对他光辉人生的高度概括和总结。